时间:2023-11-11 14:00:00 来源:中国环境APP 作者:中环报记者张铭贤 通讯员蒿文祥 李晓雅
沁河,发源于河北省邯郸市复兴区,横贯邯郸市主城区东西,是滏阳河主要支流之一。在复兴区,沁河全长约31.7公里,流经41个村落,滋养约6万人口。
近年来,复兴区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持续打好碧水保卫战,沁河水质自2020年以来,持续稳定达到地表水Ⅲ类标准;实施水系连通和水美乡村建设试点工程,建设沁河郊野公园串联起沿河23个村庄,带动旅游相关产业发展,绿水青山正在成为沿河村民的“金山银山”。
一湾沁河水,两岸锦绣图。沁河,这条复兴区老百姓眼中的“母亲河”,如今有了新“头衔”——全国美丽河湖。日前,生态环境部发布第二批美丽河湖优秀案例名单,邯郸沁河(复兴区段)成功入选,成为河北省唯一入选案例。
治理污染,沁河恢复Ⅲ类水质
复兴区是老工矿区。曾经,沁河两岸遍布铸造厂、钢渣厂、石料厂等企业,河道内工业、建筑、生活垃圾遍布。由于没有足量水源补充,加上工业废水和沿岸村庄生活污水无序排放,沁河水环境污染严重,一度丧失生态功能。
“将空间归还自然,围绕优化沁河沿河空间布局,减轻入河污染负荷,复兴区先后关停纵横钢铁、裕泰煤化工、亨健煤矿等企业,累计压减钢铁产能477万吨、煤炭焦炭产能460万吨;拆除沁河沿岸铸造厂、钢渣厂、石料厂、水泥制品厂等‘散乱污’企业30余家,清除工业固废、建筑垃圾等300万吨。”邯郸市生态环境局复兴区分局局长徐永刚介绍说。
此外,复兴区组织开展工业企业污水达标排放攻坚行动,推进涉水工业企业入园进区,高标准建设园区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因地制宜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建立长效运维管理机制,实现了从污水横流到碧水绕村的蝶变。
通过全面整治,沁河水环境质量逐年得到改善,2018、2019、2020连续3年实现水质类别升类,2020年至今稳定达到地表水Ⅲ类标准。
为了保持河湖空间整洁,复兴区还大力推进河流湖库整治,共清理垃圾1035立方米,拆除违建9处,恢复河流及岸线原貌3590平方米;区财政每年出资50余万元,聘请57名保洁员定期巡查,让沁河保持“河畅、水清、岸绿、景美”。
修复保护,生态水乡成打卡地
潺潺的河水流过茂密的芦苇,碧波荡漾,清澈见底;两岸树木婆娑,鲜花竞放,绿草如茵;一排排新建的石阶路蜿蜒曲折,形成一条条趣味盎然的绿色通道。昔日脏乱差的沁河,如今成了靓丽的风景线。
不仅水清了,水面还变大了,这成了沿河群众近年来最直观的感受。
复兴区科学调配水资源,完善跨水系生态水网布局,以南水北调现有水利工程设施为骨架,实施“引漳济沁”工程,向沁河进行生态补水,年引水300万立方米;织密河湖水网,加大引调外水力度,建立流域生态补水长效机制,将补水计划落实到具体河流、月份、断面上,保障了沁河源头活水;投资4.2亿元,实施水系连通和水美乡村建设试点工程,将辖区八库一湖、三河三渠和25座塘坝全部连通,形成了邯郸市西部生态水乡。
随着沁河沿线生态环境改善,红隼、白鹭、苍鹭等众多鸟类在此栖息觅食,被誉为“鸟中大熊猫”的世界濒危珍禽——震旦鸦雀也在这里安家落户。
修复沁河生态环境,复兴区在保留3万多株原生树木的基础上,新植各类乔木3万余株、花卉草地36万平方米,打造了包含槐香柳韵、花田叠溪等10大节点23处景观的沁河郊野公园。
沁河郊野公园沿沁河而建,西接九龙山公园,东至邯郸市园博园,全长约16公里,沿线分布有水库、湖面、河塘、溪流等,展现蜿蜒九曲的滨河风光,成为邯郸城市后花园和网红打卡地。
沁河(复兴区段)2020年入选河北省“秀美河湖”,复兴区被水利部列入2022年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试点县名单。
以水生金,沿河村吃上生态饭
沁河郊野公园串联起沿河23个村庄,带动了农家乐、民宿等旅游相关产业发展,成为复兴区发展全域旅游、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纽带。
牛叫河村利用自然生态优势,因地制宜打造了沁河小驻、湖心岛等乡村旅游景点,成为邯郸市民郊游的重要目的地,今年前10个月,实现旅游收入1000余万元。
“如今沁河岸绿水清河畅,两岸绿色休闲旅游廊道也建起来了,年轻一族流行露营,我们就结合牛叫河景区的自然风貌开发了这个露营地,希望做出特色。”11月2日,正在接待游客的牛叫河景区“花田枫”帐篷餐吧经理赵子龙说,依托牛叫河湖心岛秀丽的风景,立足“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特色,今年初,他与爱人在这里投资打造了邯郸市首家露营基地。
“园博园是沁河的一个重要景观节点。这里曾经是散乱污企业聚集区,环境污染问题较为突出,我们围绕生态涵养和湿地保护、中水利用和土壤净化、水系疏通和海绵修复、工业遗址改造利用等四方面实施了生态修复,让昔日的工业废墟变身城市会客厅。”徐永刚介绍说,邯郸市园博园被评为2020年河北省生态环境教育基地,成为了集旅游观光、休闲娱乐、研学康养为一体的综合园区。
记者在邯郸市采访时了解到,依托园博园优美环境,周边村庄配套建设了游乐园、特色农家乐等项目,与园博园形成产业集群,带动周边1000多名村民实现就地就业。2022年,园博园接待游客41万人次,今年预计将超过50万人次。
如今的沁河,不仅仅是邯郸市水林生态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市民休闲的后花园、生态文化旅游的目的地,是正在徐徐铺展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优美画卷。
邯郸市复兴区沁河郊野公园整治前。
邯郸市复兴区沁河郊野公园整治后。
邯郸市沁河复兴区段美景。
沁河郊野公园一角。
编辑:邓玥
本作品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联系电话:010-67175015
快来发表第一条评论吧
中国环境APP | 4小时前 浏览量:45
生态环境部 | -5小时前 浏览量:28
中国环境APP | 3小时前 浏览量:54
中国环境APP | 1小时前 浏览量:65
网友上传 | 21小时前 浏览量:5
| 27天前 浏览量:3
中国环境APP | 22小时前 浏览量:2
中国环境APP | -7小时前 浏览量:0
中国环境APP | -7小时前 浏览量:6
中国环境APP | -7小时前 浏览量:0
中国环境APP | -6小时前 浏览量:0
中国环境APP | -6小时前 浏览量:1
中国环境报 | -6小时前 浏览量:47
中国环境APP | -6小时前 浏览量:0
中国环境APP | -6小时前 浏览量:2
中国环境APP | -5小时前 浏览量:1
中国环境报 | -5小时前 浏览量:29
中国环境APP | -5小时前 浏览量:4
中国环境APP | -4小时前 浏览量:2
中国环境APP | -4小时前 浏览量:32
扫描二维码 下载“中国环境”客户端
(即可发布爆料、随手拍、绿吧)
我要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