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话产经|全国人大代表彭寿:发展新质生产力,强化优势基础产业转型升级

时间:2024-03-07 15:30:44 来源:中国环境 作者:中环报记者乔建华

3月5日,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

当前,对我国钢铁、有色、石化化工、建材等基础产业来说,如何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是一道重要的命题。

今年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建材集团首席科学家彭寿建议发展新质生产力,强化优势基础产业转型升级。

彭寿表示,推动新型工业化不仅需要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引领,更需要基础产业支撑。因此,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优势基础产业转型作为支撑。

图为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建材集团首席科学家彭寿。

我国基础产业的比较优势逐步消失

巩固提升竞争优势面临较大挑战

众所周知,基础产业是我国制造业的主体,也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基底。多年来,我国基础产业通过科技、市场、政策等多端发力,规模、结构、质量不断优化,成为我国科技创新、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也是开展国际贸易、应对外部打压的重要战场。

目前,我国钢铁、有色、石化化工、建材等基础产业在全球处于并跑领跑位置,是我国保持全球第一制造业大国地位的基本盘。持续推进我国制造业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迈进,加速实现新型工业化,必须加快优势基础产业转型,以新质生产力构筑发展新优势。

“以建材行业为例,我国建材行业已经发展成为门类比较齐全、产品基本配套、面向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的完整工业体系,全行业总产值超过6万亿元,形成了以中国建材集团为引领的一批行业龙头企业,创新转化出高性能纤维材料、先进玻璃材料、先进陶瓷等一批战略性材料,并以水泥、玻璃等优势产品、优势技术、优势工程为纽带,构建了覆盖全球的国际化网络,践行了‘大国基石’的行业担当。”彭寿说,但经历多年高速发展,我国基础产业仍存在诸多问题,亟待破解。一直以来,“大而不强”“全而不精”是我国基础产业的突出标签,主要表现为低端供给过剩和高端供给不足并存,创新能力不强、产业基础不牢,与此同时,面临资源约束趋紧、要素成本上升等制约,我国基础产业的比较优势逐步消失,巩固提升竞争优势面临较大挑战。

建议加大重点基础领域数字化转型支持力度

加快培育外向型新质生产力

党的二十大擘画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明确提出到2035年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

彭寿认为,为实现新型工业化目标,我国需进一步强化优势基础产业转型升级,立足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国际化,一手抓基础领域补短板,一手抓新兴领域育赛道,充分把握国内、国际两个市场,探索融合发展新机制、新模式,将基础产业优势转变为新的国家竞争优势。为此,彭寿提出几点建议。

一是建议支持建材行业率先开展数字化转型评价。深入开展建材工业智能制造数字转型案例研究,探索制定细分行业数字化转型评估标准,通过设置数字化准入、开展标杆示范,加速推动数字化产品、服务和解决方案普及应用,持续提升行业数字化、智能化水平,为优势基础产业数字转型贡献建材力量、建材方案。

二是建议加大优势先进产品的质量提升与应用支持力度。制定优势先进产品目录,专项政策支持下游企业对优势先进产品的导入应用。在国家质量标准实验室布局中,优先支持技术领先、战略性支撑强、供应链保障高、国际影响力大的新材料,如功能玻璃国家质量标准实验室,不断提升质量基础和产业链发展水平。

三是建议鼓励优势基础产业领军企业“走出去”,建设优势先进产品海外园区。对于领军企业给予政策支持和金融支持,整合国外信息、技术、配套等各类资源,推动从优势先进产品出口向优势园区建设、优势产业出口转变,扩大规模优势、增强技术优势、树立品牌优势,加快培育外向型新质生产力,推动“一带一路”高质量和全球经济可持续发展。

编辑:徐卫星

本作品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联系电话:010-67175015

  • 7
  • 微博
  • 微信
我要评论

快来发表第一条评论吧

相关推荐

版权所有:中国环境报社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广渠门内大街16号环境大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7175015   举报邮箱:1870796195@qq.com   邮编:10006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00002

京ICP备14026258号-1     京公网备案:11010102001569号

x

扫描二维码 下载“中国环境”客户端

(即可发布爆料、随手拍、绿吧)

扫描二维码关注“中国环境”微信公众号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