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3-14 16:59:47 来源:中国环境APP 作者:李丹 赵月
近日,东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铸造分公司(以下简称东风铸造)制芯车间内,一排排封闭的机炉和自动化机械臂已安装到位,10余名工人正在操作调试新款热制芯机,为正式投产做准备。
2017年,东风铸造计划搬迁,历经7年后终于得以完成,新工厂颗粒物排放由30mg/m3降低至9mg/m3,“含绿量”“含金量”显著提升,这是襄阳市生态环境质量提升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襄阳市明确以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襄阳为统领,以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以推进流域综合治理为基础的“四化”同步发展目标,加快推进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襄阳都市圈高质量发展。
提升城市“含绿量”,打造绿水青山诗意襄阳城
环河徒步、草坪休憩、闲坐长椅、闻花赏鸟……走进西湾公园,如诗如画的风景引来不少市民游玩。
“以前想散个步,还得走好远。现在出门就是公园,方便多了。”近日,市民粟先生一家人吃过晚饭后,来到家对面的西湾公园散步消食。
去年年底,西湾公园正式开园,襄阳市民又多了一处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这座公园位于襄州小清河与汉江交汇处,总占地面积约116万平方米,是襄州区城区河流岸线保护利用与水生态保护(“一江两河”治理)项目的重要建设节点,通过“整滩、加堤、建路、配套”等方式,既满足市民休闲、健身需求,也补齐防洪排涝和生态建设短板。
天更蓝了,水更清了,环境更美了。去年以来,鱼梁洲中央生态公园、西湾公园等15座公园建成开放,襄阳新增城市公园绿地150万平方米,“含绿量”显著提升。
既要增绿,也要减污。记者近日看到原火石山生活垃圾处理场已不复当年模样,现场正在开展绿化覆土、截洪沟建设及乔木种植等工作。2019年3月,襄阳市政府启动火石山生活垃圾处理场生态修复项目,并纳入国家地下水污染防治项目库。
这个垃圾处理场始建于1991年,占地127亩,其中垃圾填埋区约100亩,自运行以来已经填埋生活垃圾68万立方米。由于没有防渗膜的保护,垃圾产生的渗滤液向四周扩散,污染周围的土壤以及水体。
为解决污染问题,生态修复项目工程结合地下水污染防治和处理场生态修复等多方面要求,对地下填埋的垃圾及渗滤液进行无害化处理,同时以环境教育为主题,开发建设生态郊野公园。建成后,这里将成为襄阳首座向市民宣传城市生活垃圾治理和水污染防治的科普教育基地。
增加产业“含金量”,以新设备新技术推动经济发展绿色转型
东风铸造老制芯车间内,设备两侧满是黑乎乎的机油与粉尘,设备上方罩着一层银色的铁皮和绿色的布帘,极不协调。
“我们面前这种上世纪80年代的老设备,占了整个厂房的70%。”东风铸造安技环保室环境管理相关负责人肖开洲介绍,2017年以来,老厂房花费超4000万元对设备进行改造,颗粒物排放治理有成效但不明显,无法根治。
为满足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和国家更为严格的排放要求,东风铸造决定关停老厂、重建新厂。
于是,东风铸造投资9.2亿元,打造新一代绿色铸造智能工厂:构建新信息系统,实时监控重点设备运行状态、重要工艺参数等情况;机器人完成多项作业,自动化率提升至68%以上,物流距离优化60%以上;配置先进环保设备处理废气,使新工厂颗粒物排放由30mg/m3降低至9mg/m3;车间顶部铺设的光伏屋面,年均发电量1125万KWh……
记者走进新厂发现,面前的大厂房套着小厂房,封闭措施极其严密,空中的粉尘被“抽烟机”吸走,沉积的粉尘通过传送带运输,不放过任何死角。废砂不出厂房直接循环再利用,再生利用率达75%。
“既能减少污染,保证供货稳定,又能增强企业在绿色供应链上的优势。”肖开洲说。
破旧之上更要立新。骆驼集团襄阳蓄电池有限公司在提高废电池回收率、废酸创新“资源化”、塑料外壳回用、铅冶炼工艺提升、打造循环产业等方面下大功夫。
2023年,骆驼集团投入3000多万元,升级优化环保设施处理能力;铅酸板块共建设大小节能降耗项目83项,折合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6278吨。目前,集团旗下全部生产基地均依法取得排污许可证,按证排污。
湖北华电襄阳发电有限公司先后投资超11亿元,建设6套脱硝设施,升级改造6台机组脱硫、除尘设施,完成全部机组超低排放改造,脱硫效率达99%以上,脱硝效率达90%以上,除尘效果达到99.5%,减排效果显著。
去年以来,襄阳市严格落实总量控制要求,累计减排氮氧化物3300吨、挥发性有机物1578吨、化学需氧量8100吨、氨氮234吨、总磷143吨。全年排污权交易额1215万余元,为2022年的2.7倍。积极推动循环经济产业延链补链,规上企业达91家,实现规上工业年总产值近400亿元,磷石膏综合利用率达61%以上,两个近零碳排放示范工程建设有序推进。
今年,襄阳市将畅通重大项目“绿色通道”,强化环保对结构调整升级、产业转型发展的引导推动作用,加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严把环评审批关口,严格落实总量管控,防止“两高一低”项目盲目上马,分批推进重点行业深度治理,对涂装、铸造、涉重企业、危废、医药、农药、化工行业七大重点行业开展深入排查,引领行业绿色发展,推进产业绿色转型升级。
提升产业结构“含新量”,加速形成经济发展新动能
绿色产业已经成为企业经济增长的新动能。近年来,襄阳市始终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大力推进产业绿色转型升级,提升工业企业“绿色指数”与“含新量”,构建全市工业绿色制造体系。
“目前公司襄阳工厂新能源车企订单已占厂订单总量的50%。”襄阳汽车轴承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襄阳轴承)副总经理王冠兵介绍,公司将绿色理念渗透在产品研发中,新开发的高速、高效轴承产品已率先在国内外汽车主机厂批量应用。
近年来,襄阳轴承在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形成新质生产力方面不断探索新路径,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按“生产一代、研发一代、储备一代”的研发思路进行整体策划,实现研发过程数字化,在降低成本、能耗的同时,提升产品的质量和竞争力。
除了对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和数字化转型外,新兴产业也在原有竞争优势上形成了许多新的优势,许多新的经济增长点不断涌现。
在城市快速发展的进程中,“一江碧水穿城过”的襄阳不忘守护绿的底色,以生态资源为依托、休闲旅游产业为引导,积极布局“生态+”业态,将全域绿化、美化、文化和产业化深度融合,努力提升生态环境建设综合效益。
襄阳市区将鱼梁洲、月亮湾、江滩公园等沿江滨水空间打造为大美襄阳的新地标,把单一的生态资源变成复合资源,变单纯的生态建设为绿化、美化、文化并重,走出一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水平提高相辅相成的新道路。
襄阳以生态优先为导向,增加“含绿量”,以绿色发展为指引,提升“含金量”,持续推进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绿色低碳转型,提升“含新量”,使全市在发展中降碳,在降碳中实现可持续发展,建设美丽襄阳。
编辑:马新萍
本作品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联系电话:010-67175015
快来发表第一条评论吧
中国环境APP | 6小时前 浏览量:52
中国环境APP | 21小时前 浏览量:148
中国环境APP | 5小时前 浏览量:324
中国环境APP | 23小时前 浏览量:379
网友上传 | 6天前 浏览量:19
中国环境报 | 6小时前 浏览量:121
中国环境报 | 7小时前 浏览量:148
中国环境报 | 6小时前 浏览量:125
中国环境APP | 3小时前 浏览量:14
中国环境APP | -3小时前 浏览量:63
科技日报 | -1小时前 浏览量:36
中国环境APP | -1小时前 浏览量:36
中国环境APP | -39分钟前 浏览量:7
中国环境报 | 3小时前 浏览量:52
中国环境APP | 4小时前 浏览量:54
生态环境部 | 15小时前 浏览量:80
生态环境部 | 15小时前 浏览量:72
中国环境APP | 19小时前 浏览量:6
中国环境APP | 20小时前 浏览量:23
中国环境APP | 21小时前 浏览量:81
我是环境热线的粉丝
张玉全06-04
糖糖05-30
环监00705-29
网友044607961405-29
扫描二维码 下载“中国环境”客户端
(即可发布爆料、随手拍、绿吧)
我要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