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6 17:30:00 来源:中国环境APP 作者:江晓琼
5月15日,上海市青浦区、江苏省吴江区和浙江省嘉善县三地生态环境局联合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执行委员会、同济大学长三角可持续发展研究院及金泽镇人民政府,共同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全国低碳日”活动。
来自青浦徐泾镇、赵巷镇、金泽镇以及苏州吴江、浙江嘉善三地的政府部门同志、低碳社区、低碳发展实践区、低碳村、低碳镇、低碳企业代表、群众参加了本次活动。
活动伊始,同济大学长三角可持续发展研究院行政副院长朱虹带领与会者参观了同济大学长三角可持续发展研究院碳中和技术示范基地,深入学习了研究院在跨区域一体化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研究、“双碳”政策制定、零碳技术和零碳社区示范方面的重要成果和实践案例。
随后,同济大学建筑城规学院教授陈易以“低碳社区规划与设计”为主题,分析了中国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路径。报告提出通过提高城市密度和综合利用土地减少能耗和碳排放,采用5D模式和TOD模式优化交通规划,优先步行、自行车和公共交通,以及扩大城市绿地面积、结合都市农业减少污染和能耗的社区规划方案;低碳建筑设计应遵循5R原则(Revalue、Reduce、Renew、Reuse、Recycle),使用无毒无污染的绿色建材,鼓励改造、再利用、循环利用,综合被动技术和主动技术,通过多领域合作和技术创新逐步实现低碳社区的长远目标。
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柴晓利接着以近年来水体蓝藻暴发的共性问题为案例,结合自己深厚的研究基础和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深度剖析了当前传统水体治理的技术短板,并详细阐述了基于氮、磷调控的水体原位生态修复技术的技术原理及其减污降碳效果,提倡通过重构完善的水体生态系统,恢复水体自净生态功能,解决蓝藻暴发的方案,为水生态修复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和启示。
在碳普惠政策的解读环节,华测徐志杰先生详细介绍了碳普惠机制在个人、小微企业和社区家庭中的应用。碳普惠机制通过量化和赋值碳减排行为,结合商业激励、政策鼓励和核证减排量交易,推动公众参与碳减排,并以北京MaaS平台、深圳低碳星球、中信银行碳账户和蚂蚁森林等组织参与碳普惠机制建设的行动案例指出碳普惠机制的发展现状。根据介绍,我们也了解到目前河北、广东、深圳、成都、重庆、上海等地均出台了相关政策和实施方案,积极探索和推动碳普惠机制的发展,激励全社会参与减排行动,使其成为实现国家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手段。
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执行委员会生态规划建设部副部长李程为大家介绍了示范区的发展情况。他表示,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是国家重大战略之一,今天三地齐聚一堂彰显了长三角地区对绿色低碳工作的重视。示范区执委会每年制定双碳工作任务,希望三地团结一致、互帮互助、加强交流,共同推进双碳目标的完成。李程副部长还提到,目前计划推进同济大学和南京大学共建的污染控制和资源化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落地,青浦区主要领导对此高度重视。同时,中央区域协调小组办公室首次授权示范区作为独立主体申报碳达峰试点,建立绿色发展政策和标准体系。这一系列举措表明,绿色低碳工作涉及广泛,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和受益。
青浦区生态环境局副局长陈峰在活动总结时表示,绿色低碳技术和项目的开发研究是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支撑。碳普惠工作也是完成双碳目标的关键,上海市通过个人账户模式构建了人人低碳、人人获益的体系,希望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助力双碳目标的实现。
本次低碳日活动为示范区三地搭建了一个交流学习的平台,与会者一致表示,将持续加强区域间的交流合作,通过政策解读和一体化制度创新、科创技术应用推广及产业创新融合不断加强公众的低碳环保意识和教育等举措,为示范区的绿色高质量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为构建美丽长三角贡献更多力量。
编辑:邹祖铭
本作品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联系电话:010-67175015
快来发表第一条评论吧
扫描二维码 下载“中国环境”客户端
(即可发布爆料、随手拍、绿吧)
我要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