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16 20:02:01 来源:中国环境APP 作者:中环报记者李翔宇
“如何把握人才培养在新质生产力驱动下的内涵、如何在未来技术学院体系下培养人才,这些问题需要我们关注学科未来发展,从知识结构和人才培养机构两方面解决人才培养的需求,这是大趋势。”在第十二届中国环境院所长论坛分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南京大学环境学院院长任洪强在围绕环境学科人才培养的主题报告上表示。
环境学科发展的路径包括学科人才的培养,以及满足环境治理需求的培养。从最早提出的环境问题,到如今解决环境治理技术常态化研发与应用、全过程防控、环境安全、气候变化以及生态文明的问题,环境人才需求与问题导向发生了巨大变化,对当下环境学科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
任洪强认为,人才培养体系在无底盘学科、交叉学科最容易显效。新形势下,需要数字资源、AI知识与通识教育工程制造水平以及工程智慧化教学体系的支撑。“怎样适应未来的需要和解决现在急需的问题,是人才培养需要考虑的”,他说。
对此,任洪强提出了环境学科人才培养面临的几个挑战:新质学科的发展,如合成生物学、人工智能、基因组学、材料组学的发展,推动了学科的整体变革,要求技能学习及人才培养产出新的想法,作为交叉性显效的学科要考虑未来学科体系建设;新技术出现导致应用需求发生变化,应考虑工程招募问题;数字技术发展增进了学科交叉,对人才素质和培养体系要求会发生比较大的变化;技术创新与教育融合,特别是AI技术带来很多颠覆性的想法,也会使教育体系产生巨大变化。
针对这些挑战,任洪强分享了自己的思考:新形势下,要推进科技与行政管理相融合,改变过去简单的知识供给方式;从数据、规划、预测、贯评、政标和管控方法等方面全过程规划管理人才;适应新时期人才培养环境,为人才培养提供新的内涵;将AI等新技术与教学方法、实验平台、科研能力训练相结合,适应未来高质量发展,在知识、学科、人才、科研、产业、标准等方面都需要有变革性的思考;面对高质量发展、生态文明、自然和谐、零污染地球等词汇,要把原来的治理内涵放在更高需求体系中考虑,提升人才综合素质。
编辑:程维嘉
本作品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联系电话:010-67175015
快来发表第一条评论吧
中国环境APP | 2小时前 浏览量:41
湖北日报 | -4小时前 浏览量:26
中国环境APP | 17小时前 浏览量:182
生态环境部 | 16小时前 浏览量:34
网友上传 | 16小时前 浏览量:3
生态环境部 | -6小时前 浏览量:29
中国环境APP | -7小时前 浏览量:18
中国环境APP | 1天前 浏览量:501
中国环境APP | 18小时前 浏览量:385
| 23小时前 浏览量:0
南方都市报 | -3小时前 浏览量:39
人民日报 | -2小时前 浏览量:21
中国环境APP | -2小时前 浏览量:2
国家能源局 | -3分钟前 浏览量:31
浙江日报 | 33分钟前 浏览量:33
中国环境APP | 1小时前 浏览量:43
浙江日报 | 1小时前 浏览量:42
南方日报 | 2小时前 浏览量:52
生态环境部 | 11小时前 浏览量:44
中国环境APP | 14小时前 浏览量:4
扫描二维码 下载“中国环境”客户端
(即可发布爆料、随手拍、绿吧)
我要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