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北调十年,河北水资源严重短缺状况极大改善

时间:2024-12-20 20:34:04 来源:中国环境APP 作者:中环报记者张铭贤

“十年前的今天,河北省南水北调受水区的千家万户首次品尝到了甘洌的引江水。” 在12月20日河北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向河北供水十周年”新闻发布会上,河北省水利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李娜向记者介绍说,“通水十年来,极大改善了河北省水资源严重短缺的状况,有力支撑了全省经济社会的发展,显著提升了河湖水生态环境,明显增强了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通水十年来,河北省实现了向10个地区、194个供水目标不间断的安全供水,累计引江调水221亿立方米。其中,向受水区城乡生活和工业供水149亿立方米,有效优化了河北省水资源配置,保障和改善了民生,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累计生态补水达71.8亿立方米,统筹多水源打造“河安湖晏、水清鱼跃、岸绿景美、宜居宜业”的幸福河湖,82条河湖得到复苏,水生态环境实现蝶变。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质优良,始终保持在地表水水质Ⅱ类及以上,受水区自来水硬度明显降低,特别是黑龙港流域,祖祖辈辈饮用高氟水、苦咸水的500多万居民长期稳定地喝上了安全卫生的引江水,生活条件显著提升。

河北省是典型的资源型缺水省份,没有过境的大江大河,客水资源不足,水资源短缺矛盾突出,严重制约着区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的建成通水,在河北省发挥了国家重器巨大的战略功能。改写了河北的供水格局,在受水区形成了引江水为主、本地地表水为补充、地下水为应急备用的多水源供水保障格局。支撑了河北的产业发展,促进了工业企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水源支撑。复苏了河北的河湖生态环境,2018年以来,河北省充分利用富余水量,统筹调度引江水和本地水等多水源,持续推进河湖生态补水,河湖水生态环境显著提升。

2018年到2024年,河北省最大的有水河长、水面面积逐年递增,最大有水河长增加155%,水域面积增加116%,为河北省水生态水环境发生“蝶变”注入了强大水动力。滹沱河、大清河、滏阳河等一批河流实现了全线贯通,断流近三十年的邢台百泉实现复涌。白洋淀淀区更是碧波荡漾,满目苍翠,极大地提升了新区的活力。同时,有力支撑了河北省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截至2023年底,河北省地下水开采量与2014年相比减少了47.2%,基本实现采补平衡;与2018年比,深层超采区地下水位上升7.55米,浅层超采区地下水位上升3.01米。

编辑:文雯

本作品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联系电话:010-67175015

  • 2
  • 微博
  • 微信
我要评论

快来发表第一条评论吧

相关推荐
     
     
     
     
     
     
     

    版权所有:中国环境报社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广渠门内大街16号环境大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7175015   举报邮箱:1870796195@qq.com   邮编:10006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00002

    京ICP备14026258号-1     京公网备案:11010102001569号

    x

    扫描二维码 下载“中国环境”客户端

    (即可发布爆料、随手拍、绿吧)

    扫描二维码关注“中国环境”微信公众号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