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保护!云南101种极小种群野生植物收入保护名录

时间:2023-01-28 17:10:22 来源:中国环境APP 作者:中环报记者蒋朝晖

云南省林业和草原局会同省农业农村厅、省科学技术厅日前联合印发的《云南省极小种群野生植物拯救保护规划(2021—2030年)》(以下简称《规划》)明确,将《云南省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保护名录(2022版)》(以下简称《名录》)收录的共101种极小种群野生植物列为保护对象,强化对野生种群资源的保护与恢复,并推动物种资源从保护向利用的战略转变,为云南省生物多样性资源可持续利用和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服务。

云南省林业和草原局野生动植物保护处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十二五”和“十三五”期间的实践与探索,云南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保护体系在多元保护模式探索、多渠道资金筹措机制建立和地方性立法等领域取得显著成效。《规划》从物种保护的实际需求出发,着眼构建保护体系、科研管理支撑体系,重点布局建设极小种群野生植物原生境小区(点)、近地保护基地、专类园、种质收集保育园和种苗繁育中心等。《规划》充分继承了前期《云南省极小种群物种拯救保护规划纲要(2010—2020年)》在多元化保护体系建设方面的成功经验,弱化了“自然保护区建设和管理”部分,突出主动保护措施并予以进一步细化。与前期规划相比,本期规划具有“详”“实”“准”三大特点。

一是保护对象基本信息详细。《名录》所列101个物种分类清晰,都有清晰的地理分布、种群和个体数量数据,并经过了受威胁状况评估,避免了因物种基础信息不全导致的保护措施无法落实情况。

二是规划建设内容贴合实际。规划建设的就地保护小区(点)、近地、迁地、繁育、回归等保护体系建设区域落实到点,建设项目落实到具体承接单位,每项措施落实到物种,最大限度增强了规划的可操作性。

三是保护措施符合标准。规划引用了《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保护原则与方法》( LY/T 2938—2018 )等5项系列标准,很大程度上保障了规划的科学性,以及规划实施效果的可控性。

《规划》提出,将提升全社会对极小种群野生植物认识水平和关注度,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使极小种群拯救保护作为云南省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和亮点,初步形成以科技为先导和支撑,以法治建设和资金投入为保障,以就地保护为基础,以迁地保护和近地保护为依托的保护体系。实现70%极小种群野生植物物种的近地、迁地保护,完成50%极小种群野生植物物种的人工扩繁,20%极小种群野生植物物种的回归;积极消除或减缓物种致濒因素及其不利影响,实现101个极小种群野生植物物种种群数量的稳定和增长以及生境的改善,确保免于灭绝风险,达到拯救保护体系基本完善。

编辑:陈妍凌

本作品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联系电话:010-67175015

  • 3
  • 微博
  • 微信
我要评论

快来发表第一条评论吧

相关推荐
     
     
     
     
     
     
     

    版权所有:中国环境报社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广渠门内大街16号环境大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7175015   举报邮箱:1870796195@qq.com   邮编:10006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00002

    京ICP备14026258号-1     京公网备案:11010102001569号

    x

    扫描二维码 下载“中国环境”客户端

    (即可发布爆料、随手拍、绿吧)

    扫描二维码关注“中国环境”微信公众号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