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业在推进绿色金融发展过程中,如何防控环境、社会和治理风险?

时间:2023-12-29 14:15:01 来源:中国环境APP 作者:中环报记者李莹

“随着我们整个社会治理的深入,新型风险不断出现,风险识别难度加大。这些年我们感受很深刻的就是气候风险,气候风险现在越来越被国内外监管机构以及商业银行所重视。对于银行,我们要加强和完善气候风险识别。” 工商银行信贷与投资管理部主要负责人李夺在12月28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举办的“做好五篇大文章,高质量服务实体经济”新闻发布会上强调。

利用绿色金融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绿色金融是中央金融工作会议要求做好的五篇大文章之一。开发银行首席业务官、业务发展部总经理刘培勇介绍,在绿色金融领域,开发银行坚持以服务碳达峰碳中和为重点,持续支持能源、交通运输、城乡建设、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绿色低碳发展。在能源体系绿色低碳转型方面,不断加大对清洁能源产业的支持力度,助力光伏产业与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深度结合,重点支持以沙漠、戈壁、荒漠为重点的绿色低碳能源基地项目建设。在低碳交通运输体系方面,重点支持铁路、公路、水运、民航、物流等领域新建项目和存量升级改造。此外,开发银行还牵头支持引江补汉、环北部湾水资源配置、滇中引水等一大批重大绿色水利工程。

工商银行信贷与投资管理部主要负责人李夺介绍了工商银行大力推动绿色金融高质量发展的相关举措。

近年来,工商银行绿色贷款余额稳居同业首位,“工银绿色银行+”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大,在国际市场上也取得较高认可,今年工行的明晟(MSCI)ESG评级提升至AA级,是境内首家达到该评级的上市银行。

坚持系统观念,统筹推进绿色金融发展。工行是国内最早提出并践行“绿色信贷”理念的大型银行,并将绿色金融上升至全行战略的高度来统筹推动,建立了较为完整的绿色金融治理架构,形成了董事会统一领导、管理层牵头推进、各部门分工协作、分支机构创新落地、全员共同参与的绿色金融战略推进体系。

坚持前瞻布局,有序推动金融服务绿色转型,把绿色金融全面融入各类金融服务。在投融资方面,前瞻调整投融资布局和结构,大力支持清洁能源、绿色交通、节能环保等领域,将企业技术、环保、能耗等指标嵌入客户及项目选择标准,从考核、授权、定价、规模、资本等方面,配套差异化政策。在其他金融服务方面,不断拓展绿色金融综合服务覆盖面。例如,在手机银行中上线个人碳账户,以绿色积分兑换鼓励绿色消费;在业内率先建立OFD云回单、云对账单服务模式,助力企业客户通过财务数字化转型实现绿色降碳。

坚持创新驱动,丰富绿色金融产品体系。持续加强绿色金融产品创新,实现全产品、全链条支持绿色发展。境外累计发行绿色金融债券199亿美元,境内累计发行800亿元人民币绿色金融债券,绿色投融资各项主要指标均保持市场领先,并取得多个“首发”“首批”创新成果。

坚持合作共赢,为全球绿色金融发展贡献智慧。工行作为唯一中资机构,参与了联合国《负责任银行原则》起草工作。牵头起草《气候友好银行北京倡议》。发布“一带一路”绿色金融(投资)指数,为沿线金融机构管理环境风险提供支持。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发展绿色金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下一阶段,工商银行将打造丰富多元的绿色金融服务体系,一体服务好减污、降碳、扩绿、增长。健全更加全面系统的绿色金融管理体系,不断提高高质量绿色金融服务能力。积极为全球绿色发展事业贡献智慧和力量,深化绿色金融国际交流与合作,积极参与构建全球绿色金融发展倡议和标准,推动构建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全球环境治理体系。

积极防控环境、社会和治理风险

在推进绿色金融发展的过程中,银行保险机构有效识别、监测、防控业务活动中的环境、社会和治理风险至关重要。

如何确保绿色金融的发展与安全?李夺介绍了工行的经验。工商银行积极落实《银行业保险业绿色金融指引》有关要求,按照“主动防、智能控、全面管”路径,构建了较为完善的ESG(环境、社会和治理)风险管理体系,多项工作举措为国内甚至国际首创。一是实施绿色金融全流程管理。二是首创投融资绿色分类管理。三是推出同业首个投融资绿色指南。四是在中国银行业率先建立ESG风险智能化管控机制。五是加大对气候风险、生物多样性风险等新型环境风险的研究探索。

李夺也谈了工作实践中对气候风险管理的几点体会。第一,进一步完善风险识别。在整个社会环境、生态治理的过程中,风险体现出多样性的态势。气候风险的多样化在我国表现得也很明显。中国地域辽阔,气候风险的地区差异性较大,不同地区极端气候的形态存在差异,造成的社会影响以及社会危害也是不一样的。对于银行,要加强和完善气候风险识别,其中一项很重要的工作,是积极与相关风险源头的研究机构、数据储存机构等进行对接,从数据层面前瞻了解各地区气候异常风险的变化。

第二,围绕风险可能造成的损失做好压力测试。银行内部需要完善基于数据和模型的压力测试体系,只有对风险做出准确的识别,进行足够的压力测试,才能更有效地消除不确定性。

第三,要有一整套完善的运行保障机制。银行并不是某一个人在工作,而是体系性的工作,从总行到分行再到支行,有不同的侧重点。从总行来讲,除了从规则、数据、技术进行积极赋能,开发风险预测模型之外,还要充分了解地域的极端风险的分布形态。比如,要知道江苏未来这些年会频繁发生什么样的极端气候风险,内蒙古经常发生什么气候风险,每个区域结构化的模型体系要跟分行直接做对接。到了具体的城市,就涉及整个银行从业人员对风险要有足够的敏感性,一旦收到了风险预警信号之后,要积极做出正确的反应和行为。ESG风险管理对工商银行的社会属性、社会责任提出了更高要求,需努力将风险预警信息更加及时有效地告诉客户,帮助客户提升风险适应能力,规避相关风险的损失。

“ESG风险管理不仅仅是银行业、保险业自身的工作,也涉及银行业与保险业的深度合作过程。我们发现一些企业客户、个人客户由于没有做相应的保险应急措施,遭受了损失,我们在提供金融服务中要更有效地提示或者建议客户对未来异常风险作出提早判断。”李夺说。

编辑:程维嘉

本作品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联系电话:010-67175015

  • 9
  • 微博
  • 微信
我要评论

快来发表第一条评论吧

相关推荐
     
     
     
     
     
     
     

    版权所有:中国环境报社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广渠门内大街16号环境大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7175015   举报邮箱:1870796195@qq.com   邮编:10006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00002

    京ICP备14026258号-1     京公网备案:11010102001569号

    x

    扫描二维码 下载“中国环境”客户端

    (即可发布爆料、随手拍、绿吧)

    扫描二维码关注“中国环境”微信公众号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