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德宏:下足“竹”功夫 做好“绿”文章

时间:2024-02-14 08:03:52 来源:中国环境APP 作者:陈林

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有本地竹类20属、82种,竹林面积为24.47万亩(天然2.1万亩、人工22.37万亩),占全省的7.9%,主要用材竹种有龙竹、缅竹、缅甸龙竹、油勒竹、西藏龙竹等,是云南乃至世界竹类植物分布最集中、种类组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近年来,德宏州深入学贯彻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紧抓国家发展改革委等联合印发《加快“以竹代塑”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机遇,探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路径,加快推进“以竹代塑”发展见行见效。

建立工作机制,将“以竹代塑”列入“四下基层”为民办事解难题重点项目,做好发出动员倡议、成立工作专班、组织专题考察、召开部署会议、开展调查摸底等“五个一”工作,多渠道开展招商引资和科研合作交流。

加大资金投入,陇川县依托500余亩竹种园,收集引种国内外竹种30属357种,打造集科学研究、竹藤保存、良种培育、丰产示范、科普宣传、旅游观光为一体的滇西竹种资源收集繁育综合性基地。

培育市场主体,探索“公司+合作社+农户+基地”的发展模式,培育竹产业骨干企业4家、农民专业合作社1个。盈江县整合投入资金500余万元支持竹产业提质增效,县内5家竹产业加工厂2023年加工产值达6000余万元。瑞丽市引进经营主体,以订单收购、劳动务工等方式与2800户农户收购鲜竹笋3826吨,带动农户增收877万元。

拓宽增收渠道,搭建农村电子商务平台,开发以民间竹编工艺品为主的精致竹篮、箩筐、渔具、蔑桌、灯饰等乡间旅游产品,2023年全州生产竹家具、竹编等竹制品7400件,产值344万元。

推动文旅融合,芒市以城区周边傣族村寨的天然竹林为基础,设计建设富有民族特色的康养主题旅游乐园。芒市镇大湾村下芒院村民小组群众在农闲时间精制笋叶帽,一年可做1千多顶,批发销售收入可达2万多元。

加强宣传引导,印发“以竹代塑”倡议书,在各级媒体持续开展科普宣传,引导群众使用竹制替代品,养成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惯。鼓励日用、文旅、工业生产、建筑建材等领域推广使用竹制材料,推选50户餐饮企业、5户超市、6个景区作为首批“以竹代塑”示范点单位。

据悉,2023年全州鲜竹笋年产量约1.27万吨,竹材251万根,实现一产产值2.07亿元,竹产业覆盖主产区农户16.62万余户,户均增收1245元以上。

编辑:王琳琳

本作品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联系电话:010-67175015

  • 2
  • 微博
  • 微信
我要评论

快来发表第一条评论吧

相关推荐
     
     
     
     
     
     
     

    版权所有:中国环境报社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广渠门内大街16号环境大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7175015   举报邮箱:1870796195@qq.com   邮编:10006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00002

    京ICP备14026258号-1     京公网备案:11010102001569号

    x

    扫描二维码 下载“中国环境”客户端

    (即可发布爆料、随手拍、绿吧)

    扫描二维码关注“中国环境”微信公众号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