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晟启能源设备有限公司战略企划中心总监冷跃进:推进创新驱动和产业全球化运营,开辟环保产业发展新赛道

时间:2024-04-18 22:00:41 作者:中环报记者邢彭

4月18日,由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全联环境服务业商会、慕尼黑博览集团与中贸慕尼黑展览(上海)有限公司共同主办的亚洲旗舰环保展—第25届中国环博会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开幕。会上,广州晟启能源设备有限公司战略企划中心总监冷跃进接受了中国环境报社的专访。

 

中国环境报:在环博会上贵公司的展台引来很多参会的人参观咨询,请问贵公司是一家怎样的公司?

冷跃进:晟启能源成立于2003年,是位于广州市白云区的国内首家专门从事低温蒸发技术和产品研发制造的高新技术企业,是除湿热泵、污泥低温干化国家标准主笔单位,同时也是“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晟启能源多年来致力于现代工农业的产业循环技术,重点专注三大领域包含环境资源装备,比如污泥干化热解、餐厨垃圾能源化、液废零排放处置、农林废弃物热解资源化、生物质制氢,再就是食药品低温提取深加工领域,我们通过公司自主研发的低温多效浓缩、液体载体干燥、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等技术实现了绿色能源的高质量生产,最后是烘干冷链领域,晟启的除湿热泵烘干、粮食低温热传导干燥、烘干冷藏一体、热氟制冷储存创造出现代农业深加工领域多个能效记录。近年来,晟启总耗资5.9亿元先后建设了晟启集团大厦和两大制造基地,形成了世界领先的规模化产业布局,晟启能源以低温蒸发核心技术优势和雄厚实力,正逐步走向上市之路。

中国环境报:此次环博会带来什么不同以往的展示?有哪些重磅产品、设备亮相,在技术方面有什么新突破?

冷跃进:本次环博会不同于往年单纯的展示污泥低温干化技术,这次我们带来了固废高低温双段干燥+烟气热解炭化和餐厨垃圾能源再生技术,不同于目前行业常规的减量型技术,这两类技术对固废进行高减量的同时,也将剩余产物进行了燃料化转变,更适用于我国大力推行的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

一直以来,晟启在环境资源处理处置技术上坚持突破更高能效比,探索零碳生产模式,例如晟启本次带来的高低温双段干燥热解技术,不仅实现了环保行业高减量、零排放的要求,还将干化后的污泥等废物通过热解炭化变成了污泥炭化物等炭燃料。满足一定含水率及热值条件下,干燥热解工艺系统能够实现自持循环,不需要额外辅助燃料,运营成本低至78元/吨。也就是说相比之前污泥类固废的干化技术,处置成本通过技术的迭代更新又一次创造新低,为我国市政、环保等企业再次降低了项目运行成本。

中国环境报:美丽中国,我们每个人都是行动者,贵公司已经深耕行业20余年,您认为贵公司是如何助力美丽中国建设的?

冷跃进:环保治理行业具有双重属性,既是国家治污的工具也是重要的经济实体,未来更是国家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以及环境、资源、能源的内在统一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载体。晟启二十多年所坚持的低温蒸发技术一直以来都是紧跟我国“双碳”目标的绿色环保处置技术,也是数以千计企业目前日常使用的主流技术,晟启低温蒸发技术研究院每年投入超过两千万进行技术创新研发和关键技术储备,低温蒸发相关国家专利逾200项。围绕环境资源处理处置技术和现代化生态农业及深加工全产业链,晟启干燥热解、低温干化、除湿热泵烘干、低温多效浓缩、热解碳化等十余种核心技术让环境资源和现代农业领域均实现了绿色闭环发展。

我们将继续坚定推进创新驱动和产业全球化运营,聚焦发展“低温蒸发技术”新质生产力,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晟启低温蒸发新动能新优势,把稳定的项目增长作为未来运营的核心目标,推动晟启更高质量发展。

中国环境报:面向美丽中国建设,请问在新征程路上,作为环保企业,贵公司有哪些新的期待?

冷跃进:突出主业、多业并举、多元化大发展是晟启未来的主要发展方向,晟启始终以装备制造为主业,为全球业主提供科学高效的环境治理、农业加工综合解决方案。低温蒸发技术延展式创新打通了产业循环中的多种阻碍,让晟启逐渐发展成了一家横跨环境治理、现代工农业生产的多元化集团公司,目前已在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了业务布局,其中全球固废日处理量超过3万吨/天。

晟启坚持产业全球化、多元化大发展,通过在国内外市场的成功布局,晟启不仅能够实现营收来源的多元化,还能够通过国际合作和交流,进一步提升自身的技术水平和品牌价值,成功走向上市之路,汇聚全球资源推动国产低温蒸发技术成为行业主流。


编辑:霍晶

本作品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联系电话:010-67175015

  • 6
  • 微博
  • 微信
我要评论

快来发表第一条评论吧

相关推荐
     
     
     
     
     
     
     

    版权所有:中国环境报社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广渠门内大街16号环境大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7175015   举报邮箱:1870796195@qq.com   邮编:10006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00002

    京ICP备14026258号-1     京公网备案:11010102001569号

    x

    扫描二维码 下载“中国环境”客户端

    (即可发布爆料、随手拍、绿吧)

    扫描二维码关注“中国环境”微信公众号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