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8-25 20:19:41 来源:中国环境 作者:中环报记者刘良伟
“我认为,应该从全球视野看待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应通过体制机制变革,把资源要素向创新型企业集中配置。要重点扶持一批创新特色鲜明的科创企业,发挥领军企业创新引领作用,让科技型领军企业在创新实践中勇挑大梁,奋力推动磷石膏资源化利用高值化、高质化发展,用磷石膏创造更多的绿色财富。磷石膏资源化利用行业的领军企业要立足‘双碳’目标要求,不断寻求技术突破创新,突破关键技术难点,以磷石膏作为原料生产加工成绿色无污染、高性能的石膏建材产品和塑料填料,为大规模消纳长江中上游工业副产石膏创造技术条件,并加快中试和产业化步伐。” 近日,在于江苏省南京市举办的第八届工业副产石膏综合利用高峰论坛上,生态环境部政策法规司、生态保护司原司长彭近新这样说。
据悉,此次论坛以“坚持创新驱动 促进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旨在凝聚各界智慧与力量,进一步推动工业副产石膏资源化利用产业协同创新,提升行业绿色低碳高质化应用水平,服务国家“双碳”战略。
工业副产石膏再利用迎来机遇,应探索高值化、高质化路径
“双碳”战略的实施为石膏行业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工业副产石膏排放量大、分布广,且石膏煅烧温度低、生产耗能少,对其进行综合利用可以消纳固体废弃物,符合节能低碳、循环发展的生态环保要求,契合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要求,是最具发展前景的细分领域之一。
在这一背景下,与会专家就磷石膏综合利用涉及的技术创新、资金利用、困境及出路等问题进行了多方面的深入探讨。
中国工程院院士周创兵在论坛上指出,新质生产力与生态文明是一脉相承的,生态文明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提供了方向和目标,而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则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技术支撑和实践路径。发展新质生产力关键在科技创新,核心在人才,根本在体制机制。
湖北省生态环保有限公司董事长姜功新指出,磷石膏综合利用是世界性难题。做好磷石膏资源化利用事关磷化工产业高质量发展,对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是磷化工产业绿色转型的必由之路。在具体实践中,必须按照“前端无害化、中端资源化、后端市场化”的模式,锚定能大量消纳磷石膏的路基材料和高值化综合利用的Ⅱ型无水石膏新型材料两个方向,瞄准磷石膏低成本净化技术和高纯石膏制备工艺等战略性、引领性共性技术需求,突破从无害化处理到高值化综合利用过程中的“卡脖子”问题,从而打通一条完整、配套的技术路线,为磷石膏资源化利用和高质量发展扫清障碍。
论坛上,华东理工大学博士金艳,湖北宜化磷石膏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郑泽民,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教授级高工叶蓓红,武汉工程大学张华丽教授,山东肥城海晶盐化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高级工程师郝冬青,山东东佳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张伟分别作《高盐有机废水处理及资源化成套技术》《磷石膏综合利用产业链及高值化利用途径探索》《工业副产石膏在楼地面保温隔声中高端利用》《磷石膏原料净化处理》《钙型岩盐企业绿色高质量发展之路》《钛石膏高值化综合利用》等专题报告。
石膏成新型环保建材,需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和资金投入力度
论坛上,专家介绍,近年来,我国工业副产石膏综合利用产业绿色转型动作快、成效好,在国内龙头企业的带动引领下,在新产品开发方面进行了诸多尝试,特别是在利用磷石膏生产路基材料、Ⅱ型无水石膏方面,相关生产线已经建成投产。一夫科技等行业领军企业对于Ⅱ型无水石膏用于高分子填料进行了大量研发,不断增强关键技术、基础技术、底层技术研发能力,加快先进技术的深度转化融合。
随着人们对石膏材料的创新探索和产品研发,石膏的用途和功能不断拓展,新技术、新产品不断涌现。石膏材料的进步和发展赋予这一传统材料更多新型建材的属性,使其具备很多传统建材不可比拟的优点,能够较好地满足建筑物防火、保温、隔声、装饰、吸音、健康、环保等多种功能要求。石膏作为一种优质、可循环利用的建筑材料,可以在部分应用领域替代水泥产制品,促进绿色低碳发展。
与会者呼吁,要进一步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和资金投入力度,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工业副产石膏资源综合利用新建或技改项目。越来越多实力雄厚的上游企业进入石膏建材行业将加速中小企业整合和落后产能淘汰。与会者认为,应鼓励投融资平台对工业副产石膏综合利用重点项目给予多元化支持,拓宽企业融资渠道。
据悉,本届论坛由生态环境部工业副产石膏资源化利用工程技术中心、建筑材料行业工业副产石膏资源化综合利用技术重点实验室主办,由建筑材料工业技术情报研究所、中国化工节能技术协会、中国国际工程咨询有限公司、长江产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湖北宜化集团、中国无机盐工业协会等协办,一夫科技、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石膏建材分会、湖北省生态环保有限公司等承办。
编辑:徐卫星
本作品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联系电话:010-67175015
快来发表第一条评论吧
扫描二维码 下载“中国环境”客户端
(即可发布爆料、随手拍、绿吧)
我要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