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1-21 17:08:01 来源:中国环境APP 作者:向柳
1月20日,美国新任总统就职。新一届政府认为,“气候极端主义”造成通货膨胀激增,影响汽车等传统产业和传统能源发展,使企业不堪重负。这一认识之下,美国能源和气候政策及走向出现明显“倒退”,包括撤销上一届政府在气候和能源领域的多个行政命令,鼓励油气等化石燃料生产和出口,暂时停止风电租赁和许可,撤销新能源汽车优惠政策,第二次退出应对气候变化《巴黎协定》。
自1850年有气象观测记录以来,全球气候显著变暖,过去的十年是有记录以来最热的时期,2024年全球平均温度已比工业化前水平高出1.55℃,首次突破《巴黎协定》设定的1.5℃升温控制目标。大量、长期的科学观测和研究已足以支撑主流科学认知,即当前的气温飙升主要是由人为排放温室气体导致的。自工业革命以来,美国作为较早开启和实现工业化的超大型经济体,历史二氧化碳排放约占全球的19%,对全球气候变暖的贡献度高达17%,对全球变化负有难以推卸的最大历史责任。
美国气候政策“倒退”,将对美国未来一个时期的发展和转型产生重大影响。一方面,可能导致之前提出的到2035年温室气体排放比2005年减少61%—66%的降碳目标落空。已有研究显示,到2030年,新政府的气候政策可能导致温室气体排放比之前的计划增加40亿吨,或导致超9000亿美元的全球气候损害。另一方面,将迟滞美国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不利于碳捕集与封存等技术的研发应用,抑制新能源、电动汽车等新产业新赛道的竞争力,也不利于全球绿色贸易和产供链绿色升级迭代。同时,美国“退约”将一定程度上影响全球气候谈判氛围,导致一些主体气候雄心减弱,冲击全球气候治理进程。
面对日益突出的气候变化挑战,任何地区、任何人都难以独善其身。正是气候变化引起的气象条件变化,加剧了美国加州肆虐的山火……以绿色低碳为鲜明特征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不可扭转,携手应对气候变化是国际社会的“最大公约数”。2025年,是全球气候治理的“大年”,《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三十次缔约方大会将在巴西举行,各国将提交新一轮国家自主贡献文件,何去何从必将对全球转型产生深刻影响。携手构建更可持续的星球——这是应对全球性挑战绕不开、躲不掉的“必答题”,一时一地的“倒退”不会逆转全球绿色低碳转型潮流和趋势,要基于科学认知,广泛凝聚共识,加强开放合作,缩小减排差距,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挑战。
作者单位:四川省环境政策研究与规划院
编辑:宋杨
本作品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联系电话:010-67175015
快来发表第一条评论吧
扫描二维码 下载“中国环境”客户端
(即可发布爆料、随手拍、绿吧)
我要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