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召开2025年全省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

时间:2025-01-28 09:28:20 来源:中国环境APP 作者:中环报记者李莉

1月24日,江苏省生态环境厅在南京市召开2025年全省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传达学习江苏省两会和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精神,总结2024年江苏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分析当前面临形势,安排部署2025年重点工作。江苏省生态环境厅党组书记祖力亚提·司马义出席会议并作年度工作报告,厅长蒋巍主持会议并作总结讲话。

会议认为,过去一年,面对严峻复杂的生态环境保护形势,江苏生态环境系统以美丽江苏建设为统领,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政治引领作用更加彰显,污染防治攻坚强力推进,重点流域治理成效显著,生态保护修复系统有力,督察执法推进扎实有力,服务高质量发展有力有效,现代化治理能力持续提升,全面从严治党深入推进,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会议指出,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要全面锚定“十四五”规划目标,聚焦重点领域、重点地区和重点问题,全面对标对表高质量收官要求,深入分析存在的差距,找准着力点和关键点,采取有力举措,高标准完成各项目标任务。做好今年各项工作必须把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作为主攻方向,健全美丽江苏建设推进机制,制定美丽江苏建设成效考核指标体系,以省为单位开展美丽中国先行区建设,科学编制全省“十五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及专项规划,以新的工作实绩为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作出更大贡献。

会议确定,2025年江苏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美丽江苏建设为牵引,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快推进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不断提升生态环境治理现代化水平,努力在建设美丽中国先行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走在前做示范。主要抓好以下十个方面重点任务:一是加紧推动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落实《江苏省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实施方案》,推动环评与排污许可“两证审批合一”等政策落地,推动出台钢铁、印染等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深化污染物排放总量管理改革。二是扎实推进重点流域综合治理,加强改善长江流域水生态质量,推进新一轮太湖综合治理,开展江北运河治理三年行动,持续加强海洋环境综合治理。三是更高标准打好蓝天保卫战,落实省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计划实施方案,强化VOCs全流程全环节综合治理,落实柴油货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全流程管控,把做好烟花爆竹禁限放和秸秆禁烧管控摆到突出位置。四是持续深入打好碧水保卫战,持续推动工业园区水污染整治专项行动,开展汛期水质易波动断面溯源整治,因地制宜推进农田退水治理,完成设有国控、省控、市控断面的水体排污口排查,长江和太湖流域现有入河(湖)排污口完成整治销号,淮河流域现有入河(湖)排污口基本完成整治。五是持之以恒打好净土保卫战,强化土壤污染风险源头管控,因地制宜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推进“无废城市”建设,落实《江苏省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条例》。六是科学系统开展生态保护修复,推动大运河核心监控区和重要生态保护空间问题整改,全面完成县域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持续推动国家和省级“山水工程”项目实施。七是坚决抓好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开展常态化调度分析和核查督办,高标准开展整改情况“自查自改”,修订完善我省督察工作制度规范。八是不断强化生态环境法治建设,健全法规标准政策体系,优化生态环境执法监管,继续做好信访化解工作。九是有力提升生态环境治理能力,提升监测监控能力水平,强化生态环境技术创新策源,大力推动生态环境宣传,加强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安全风险防控。十是持续锻造生态环保铁军队伍,加强政治机关建设、组织建设、纪律建设和队伍建设,用铁军的硬作风、高素质为生态环保事业发展保驾护航。

会议强调,要认真落实全面深化改革各项举措,在服务高质量发展上展现更大作为,深刻把握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中关于生态文明建设体制改革目标和重大举措,在“基础体制、治理体系、发展机制”等关键领域,推出一批可感可及的标志性改革成果。健全美丽江苏建设组织实施体系和推进落实机制,完善长江大保护制度体系,纵深推动新一轮太湖综合治理,全面推进生态环境非现场监管执法,深化环评制度和污染物排放总量管理改革,探索高强度开发省份生态保护修复新路径,推动高水平生态环境标准体系建设,推动产业绿色化,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编辑:李欣

本作品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联系电话:010-67175015

  • 1
  • 微博
  • 微信
我要评论

快来发表第一条评论吧

相关推荐
     
     
     
     
     
     
     

    版权所有:中国环境报社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广渠门内大街16号环境大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7175015   举报邮箱:1870796195@qq.com   邮编:10006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00002

    京ICP备14026258号-1     京公网备案:11010102001569号

    x

    扫描二维码 下载“中国环境”客户端

    (即可发布爆料、随手拍、绿吧)

    扫描二维码关注“中国环境”微信公众号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