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学田

北京市机动车排放管理中心 监察科副科长

2019年11月18日作者:来源:中国环境网

  今年39岁的苏学田是第一批“80后”,他十几年如一日坚守机动车排放执法一线,丰富的实战经验为他提供了强大助力,勇于创新的精神为全市执法工作增添神器。让他成为一名敢于创新的“老环保人”。

  (一)创新工作思路,研发执法APP。他组织开发了全国首款也是唯一一款机动车执法APP,利用大数据支撑了全市日均检查10000多辆、查处1000多辆的高强度机动车排放执法工作,为全市移动源监管工作做出了突出贡献。通过执法APP, 大幅提升机动车执法效率。2018年以前的机动车执法,除了工作条件艰苦外,执法手段都当落后,现场人工采集信息、人工判定是否超标,数据人工录入、人工统计,不仅用时长而且出错率高,同时机动车执法检查内容多,用到的仪器多,现场检查一辆车少则10多种,多则20分种,极易造成堵车,用上APP以后,数据全部整合到了一起。打开机动车执法APP,对着被检查的车辆车牌号一扫描,车辆的所有人等基本信息就都出来了,紧跟在后面的,就是该车的历史检查情况记录,对于历史检查记录中无超标记录车辆可以迅速放行,对于有超标记录或者多次超标记录车辆进行重点检查,实现了精准打击. 各项检测结果实时调取,形成完成数据链条,执法效率比之前提高了至少10倍。2018年,北京市生态环境部门共人工检查重型柴油车216.8万辆次,立案处罚排放超标车32.5万辆次,处罚量是2017年的5.6倍,是2016年的32倍,全市机动车车信息化监管水平迈上新台阶。APP提升了统计分析能力,实现了超标车辆的闭环管理。用上APP以后,一线执法队员只需做好执法检查工作,数据统计分析全部由系统完成。数据实时上传指定平台,全程无需人工干预。解决机动车执法数据量大且全程人工操作出错率较高的问题.检查信息形成了完整的数据库。管理部门利用海量的数据,进行有效分析,所有处罚的车辆信息包含车型、品牌、生产厂家等信息,执法部门可以根据以上信息倒查生产厂家,对问题车辆进行溯源生产企业,治标又治本。所有超标车辆全部纳入黑名单管理,可以轻松的筛选出排放超标率高的重点车辆、重点单位,进行精准入户重点打击,让这类屡教不改的 “脏车”再也无处遁形,经过维修复检合格后,方可从“黑名单”里剔除,实现了对超标车辆全流程闭环管理. 2018年6月份以来,共有51万多辆次车辆被查处后进入黑名单,截止2019年9月底有32万辆次经过维修整改或更新淘汰由排放不合格到排放合格,跳出了黑名单,减排贡献突出,全市平均超标率也从2018年的15%下降到2019年的8%,上路行驶车辆排放状况明显转好,实现了执法监管的目的。

  (二)舍小家顾大家,扎根一线甘于奉献。离排气管最近的人。检查汽车尾气要将仪器深入排气口,连踩三次油门进行测试,“轰”的一声,一些超标车辆瞬间冒出的尾气熏得人睁不开眼。每次检查完鼻腔里都是黑的,嗓子会很不舒服,但为了方便和司机沟通,他平时却很少戴口罩。由于长期接触尾气,苏学田患有严重的鼻炎,2015年进行了手术治疗。检查机动车是个力气活。大货车台阶高,每次都要“爬上爬下”,一天中这样的检查至少有几十次。“冬天气温低,关节不灵活,有一次苏学田下大车的时候把脚崴了,近一个月的时间要靠拄拐行走,至今还未完全恢复。重要时刻缺席的丈夫。2017年9月份,正值空气重污染期间,苏学田忙于进京口执法检查,他接到妻子分娩的消息,但由于人手紧张,他一直坚持到工作结束,才在凌晨3点匆匆赶到医院看望产后的妻子和孩子,第二天则又返回工作岗位。视频上的爸爸。早上六点多出门,晚上八九点钟到家,对他来说已是常态。特别是在空气重污染期间,连续几天不回家已经不用向家人打电话了,他时常通过媒体向公众解读机动车排放污染防治政策和法规,引导广大公众主动参与机动车污染防治工作,孩子时常能在电视上见到他,他成为一个视频上的爸爸。


编辑:宋阳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