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生态环境部信息中心副主任杨子江:
构建新的生态环境信息化体系 |
生态环境的信息化是整个生态环境工作的四梁八柱之一,在此基础上做了很多重要的改革举措,如“四统一、五集中”,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建设、统一运维,数据、人员、技术、资金、管理集中,将经费放到信息中心,各部门、各单位需要的信息化项目都由信息中心统一规划去统筹操作,未来将打造智能+生态环境治理的新时代。 |
|
 |
生态环境部生态环境执法局稽查处处长孙振世:
互联网技术在生态环境执法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
2008年生态环境执法局已经管理着一张覆盖全国重点污染源的自动监控系统,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智能网络已经覆盖重点排污单位将近两万家。强化监查APP、环境执法卫星遥感支持APP的作用也非常明显。下一步将继续创新监管模式,比如建立生态环境执法人员网络互动社区,形成执法铁军之家。 |
|
 |
成都市生态环境局局长张军:
着力打造数字环境成都模式,以信息化驱动超大城市环境治理能力现代化 |
从2014年开始,成都大气污染防治专项资金,在信息化投入上总体应在十个亿以上。大数据信息化手段在大气污染防治中取得显著成效,治霾的经验推广到了其他攻坚领域,如水环境遥感的大数据分析系统,打造空天地一体化的监管体系等。【下载】 |
|
|
|
 |
中国环境报社总编辑陈廷榔 |
|
 |
|
|
 |
 |
福建省环境监察总队副总队长彭守虎 |
 |
深圳市生态环境综合执法支队执法员杨飞 |
 |
西安市生态环境局临潼分局治污减霾办
主任刘光荣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