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0日,2019全国环境互联网会议在四川省成都市召开。
    来自生态环境部相关部门、各地生态环境厅(局)的代表和环境大数据与信息化领域专家,围绕“发展智慧环保,提升环境治理能力”这一主题,就大数据技术应用、智慧环保未来发展方向、环境信息公开、全媒体传播与舆论引导等话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四川省生态环境厅副厅长高洁   成都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唐章昭   中国环境报社社长李瑞农
生态环境部信息中心副主任杨子江:
构建新的生态环境信息化体系
生态环境的信息化是整个生态环境工作的四梁八柱之一,在此基础上做了很多重要的改革举措,如“四统一、五集中”,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建设、统一运维,数据、人员、技术、资金、管理集中,将经费放到信息中心,各部门、各单位需要的信息化项目都由信息中心统一规划去统筹操作,未来将打造智能+生态环境治理的新时代。
生态环境部生态环境执法局稽查处处长孙振世:
互联网技术在生态环境执法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2008年生态环境执法局已经管理着一张覆盖全国重点污染源的自动监控系统,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智能网络已经覆盖重点排污单位将近两万家。强化监查APP、环境执法卫星遥感支持APP的作用也非常明显。下一步将继续创新监管模式,比如建立生态环境执法人员网络互动社区,形成执法铁军之家。
成都市生态环境局局长张军:
着力打造数字环境成都模式,以信息化驱动超大城市环境治理能力现代化
从2014年开始,成都大气污染防治专项资金,在信息化投入上总体应在十个亿以上。大数据信息化手段在大气污染防治中取得显著成效,治霾的经验推广到了其他攻坚领域,如水环境遥感的大数据分析系统,打造空天地一体化的监管体系等。【下载】
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数字城市中心副主任徐振强:智慧城市、智慧生态环保与创新思考
智慧城市的体系里,智慧环保怎么去对接和互动?一个核心的问题,就是商业模式,如何直接创造经济增长?智慧城市已经到11个年头,到底目标导向是什么,价值链条是什么?【下载】
中国记协新媒体专业委员会秘书长陶韬:
用好全媒传播,服务环境攻坚
这一年时间我有三个体会。首先第一个就是致敬我们环境攻坚的战友们,我的体会三个最:最多、最好、最难。所谓最好就是现在环境遇到了最好的时间,比方说像秦岭,像内蒙的沙漠等一些污染问题,都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批注解决、亲自推动。【下载】
公众环境研究中心负责人马军:
信息公开服务绿色发展
中国的环境信息公开走过了一个艰难但是也是辉煌的一个路程,从依法行政一直到多元共治,全民共建这样的一个方向。这里面有一些都是非常关键的,像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环境信息公开办法,以及《环保法》第一次列入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的专章,这也是前所未有的。【下载】

北京长能环境大数据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吕小红:以“互联网+监管”思维纵深推进“放管服”改革

今年“互联网+监管”试点完成以后,环境现代化“互联网+”的监管能力建设,将速在全国铺开,以前我们的监管都是以司法为核心,对事前利用大数据的防范和干预,以及事后的监管和整个流程的融合,做得还不到位。整个执法工作和监管工作的融合,一定是有大数据作为支撑,把这个“放管服”三个环节里面的“管”这一个阶段的能力快速提升。【下载】
 
中国环境报社总编辑陈廷榔
看过来!《中国环境政务新媒体2018-2019年度报告》发布!
 
成都市数智环境治理体系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环境执法卫星遥感支持APP
基于云平台-移动终端-大数据的自然保护区移动监管系统
江苏重污染天气预报预警系统
福建省生态环境亲清服务平台
河北环保设施分表计电系统
深圳市便携排水管网污染物快速溯源排查系统
临潼大气网格化监测监管综合服务平台
莆田市大气污染臭氧热点网格精细化监管平台
黄石综合智慧应用平台
福建省环境监察总队副总队长彭守虎
深圳市生态环境综合执法支队执法员杨飞
西安市生态环境局临潼分局治污减霾办
主任刘光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