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军:坚持生态环境信息化驱动 打造成都“数智环保”模式

2020年10月12日作者:来源:中国环境APP

  成都市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张军:

  尊敬的高司长、瑞农社长,各位领导、各位同仁、各位专家,非常荣幸这次的环境互联网大会又在成都召开。在此我也代表成都生态环境局向各位的光临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按照会议安排,我把成都在环境互联网上的一些实践做一个简要汇报。

  成都市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认真落实好生态环境部和四川省生态环境厅的决策部署,把生态环境信息化作为全市生态环境治理两轮驱动的主要推动力之一。

  坚持高位推进,坚持问题导向和应用导向,以数据平台、数据流、管理链为重点,大力建设成都数字环境系统,有力支撑打赢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成都的数字环境系统也被选为全国六个优秀案例之一,在第二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上进行了推介。通过这个数字环境的推动力,我们和其他社会各界一道努力,2019年成都市消除了重污染天气,空气质量同比改善幅度在全国168个重点城市中排名第25名,市域的107个地表水断面优良比例达到了90.7%,首次消除了劣五类。国考断面水质改善幅度在全国33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当中排16位,今年5月国务院还专门发出通报,对2019年真抓实干成效明显的环境治理的五个城市进行了表彰,成都是前过的五个城市之一,受到国务院的表彰。

  我们在信息化推进和数字化建设上主要是抓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是强化顶层设计,健全一盘棋推进机制。我们坚持高站位认识,高起点谋划,高标准实施,高效率推进,健全了一盘棋推进大格局,我们制订了2020—2022年的成都生态环境治理行动计划,编制了年度方案,在人员、技术、资金等方面予以充分保障,“十三五”期间我们市区一共接近投入了6个亿左右来建环境信息化。

  第二,提升环境建设的模式,探寻新模式。主要就是部门谋划设计、市属企业投建、信息中心归口、专业化公司运营的一体化建设模式。我们的理念就跟招商引资一样的,不求所有,但求所在和所用,成都的市属、国有平台公司、环境集团、产业集团等,根据我们的需求进行建设。我们探寻新模式,得到政府的许可和认可之后,把需求进行论证核算,由平台公司来技术打造国有平台公司,这样就解决了我们三五年才能做的事情,根据我们的需求在一年、半年或者是一年半,就是根据我们需求的进度,大大的满足了环境管理的需求,就不会因为资金不到位或者是其他的一些措施不到位,影响在环境信息化工程上的推进。

  第三,开放合作。环境信息化的建设一定是要和社会各界包括和处室、直属数单位、派出机构,还有其他信息化管理部门通力协商合同形成共识。一是蹲点,就是技术人员到每一个单位去蹲点,避免两张皮的问题,所以蹲点去问需求。二是我们以中环院卫星中心还有其他的国家级技术团队,与院士工作站、高校、科研院所合作,提供技术支持,还有借鉴其他用地城市一些好的经验做法,吸收到我们的数字环境系统建设上。首先,统一数据标准,夯实数字化环境的监管基础,着力打通数据孤岛,建设数据的体系,持续推进数据整合集成共享。我们拓展数据来源,汇聚了1058个大气监测站,194个水质监测占,528万辆机动车的环节,还有5.2万辆非到动移动源的天地控一体化监测数据,共享气象、经信、住建等10余个部门40余个类别数据134亿条数据。其次,就是加强数字标准化管理,按照一源头一般数,一数多用制度数据管理办法、实施细则,对比多维数据,将24余万家固定源企业全部锁定在我们信息化平台上,每一个处室都可以用这24万家,实现了多个口子进一个口子出的管理,确保数据的唯一性、可追溯。再次,是统一数据出口,我们所有数据都是由信息中心归口来管理,多个口子进去,由信息中心统一相关的业务数据,这样避免家底不清的现象。第四,就是注重场景应用,支撑污染防治攻坚战重点任务。坚持以场景应用为导向,建设统一展示门户体系,以构建虚拟生态环境局为目标指引,设计建立了污染防治、监督管理等四大类业务扎实门户,基本覆盖了所有问题,创新生产20余类200余项数据产品,使平台数据真正能用起来。党组研究之后我们提出来要建立一个虚拟的生态环境局,把我们在线下的各个处室、各个直属单位,各个派出机构的工作全部搬到网上来,在每个人的电脑桌面上就能开展工作、调度工作。

  第四,扁平调度指挥,打通执行反馈双向关键一公里。再好的分析再好的决策如果执行不到位,都会化为泡影。我们在执行环节上狠下功夫,坚持“调度”作为“五步工作法”的关键环节,建设统一调度执行体系,实施了全市20个区县建成调度值守分中心,问题调度市县乡三级联动,任务直接派发到乡镇,各个环节情况都可以查看、钱包、审核,提高响应度和时效性,打通双向反馈关键一公里,用信息化手段提高日常环境监管的执行力。从发现问题到派发问题都留有痕迹,从市区县乡每一个部门,从条块都能够看到这些派发任务的整个运行过程,就像淘宝的快递一样,把这一套东西都全部应用到我们的环境监管信息化上面。同时还把成都的另外一套系统融入数字环境监管,即我们综合治理的网络化,综合治理主要是政法委的系统,在全市建了一万多网格,还有网格员,这些都发展成为环保网格员,就看哪一个部门主动,哪一个部门把综治的网格化系统用得好。所以我们也主动对接政法委,他们把系统开放给我们,做到每一个小区都有一个网格,每一个网格都有一个专门的网格员,发现问题就线上反馈,线上督办,线上调度。这个网格员在日常巡查当中累计发现环境问题30000多件,现场初治也是达到30000多件,把环境问题的隐患消灭到萌芽状态。

  第五,就是挖掘数据资源的潜力。加强新技术新手段的应用,以数据驱动生态环境管理业务创新,我们先行先试了污染防治+电力数据新机制。四川省环境厅也在成都选取了一百家企业,试点用电工矿监控三合一的监管新模式,我们与电科院建立了战略关系,接入了排污单位用电数据,挖掘电力数据与排污关键因素之间的关联性,探索电力数据在相关领域的结合应用,不断提升了环境措施的针对性和执法监测的准确度,助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目前我们已经建设持久数字环境电力监管大数据平台,已经纳入监管企业1.28万家,接入了国家电网总表数据有3605家,安排工矿用电颊侧设备153家,这个工矿设备就是每一家企业最高的是有200多个用电的小的计量器,现在又和电子科技大学,和国家电网电科院一块儿研发了一个成本比较低的电量卡,通过这个卡操作也简便,安到电网上马上可以出数据,这样精确度也达到90%左右,基本上满足我们的管理体系。同时我们还选取了四个试点站点一块儿融合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来分析智能物联网的技术,创新研究人机联控平台系统,促进精准执法,提升运维水平,保障数据真实的目的。同时还与环科院合作开展白河流域污染物动作动态溯源,定位污染控制靶区,精准查找偷漏排企业,下一步我们将紧紧围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成都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深化两轮驱动和产学研的工作思路,完善打造虚拟生态环境局,推动监管决策科学化,监管手段精细化,公共服务便捷化。一是要着眼三个治污,二是着眼于社会共治,构建开放式信息服务平台,三是着眼技术迭代,拓展下一代技术应用场景。

  (根据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本人审核)


编辑:赵晓宇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