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张掖市环境保护局局长马成:一库八网三平台,构建生态环境一体化监控网络,“天眼”守护祁连山生态

2018年08月01日作者:来源:中国环境报

20180729155223112555.jpg 

  各位领导、各位与会代表:

  大家好!很荣幸受邀来到美丽多彩的贵阳参加此次会议。今天我向与会代表汇报的题目是《张掖市生态环境监测网络管理平台构成“天眼”守护祁连山》。

  祁连山位于甘肃省西部边境,由多条西北-东南走向的平行山脉和宽谷组成。它是河西走廊的“母亲山”,历史上河西走廊孕育的丝绸之路文明和“三大走廊”之一的战略地位,都得益于祁连山的滋养。

  从这几张图可以直观看到河西走廊的地理位置,它位于黄河之西,夹在青藏高原祁连山脉和蒙古高原之间,西连大沙漠,东西长约一千公里,南北宽从几十到百公里不等,因形似走廊而得名。

  新的时代背景下,河西走廊是“一带一路”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部分;祁连山是我国西部重要生态安全屏障,是黄河流域重要水源产流地、是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张掖地处河西走廊中部,祁连山北麓、黑河流域中游,生态区位十分显要。祁连山自然保护区张掖段面积达151.91万公顷,占保护区总面积的76.4%。发源于祁连山的黑河是我国第二大内陆河,在祁连山滋养的河西绿洲中,张掖绿洲是其中最大的一块。可以说,没有祁连山,就没有黑河;没有黑河,就没有张掖绿洲。保护好祁连山和黑河流域生态环境就是保护河西走廊乃至整个西北人民赖以生存的生命之源。

  近年来,我们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工作“八个着力”的重要指示和祁连山生态环境保护重要批示精神,推动全域生态文明建设。2017年6月,张掖市政府印发了《张掖市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实施方案》,提出全市生态监测网络建设要实现监测点位布设全覆盖、监测数据可靠能共享、监测预报预警成体系、测管联动可追责。生态环境监测数据能准确反映全市生态环境质量及变化趋势、污染源排放状况及潜在生态环境风险。

  基于在祁连山生态保护中的关键地位,张掖市率先在全省探索建立了以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列卫星为依托,以“一库八网三平台”为主要内容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构建了全市生态环境监管的长效机制。下面,我从三个方面汇报阐述卫星遥感技术在生态环境网络监控体系中的具体应用和做法。

  一、以卫星遥感技术为支撑,建立生态环境立体化监管模式。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张掖市生态环境监管工作点多、线长、面广以及高度分散、多头监管等问题日益突出,加上县区、乡镇(街道)环保执法力量薄弱,监控方法时空间隔大、费时费力、成本过高、难以具备整体普遍意义上的监管等问题,传统的环境监管方式已力不从心,特别是祁连山生态环境破坏问题被通报之后,为加强生态环境综合管控能力,完善生态环境监管长效机制,通过科技支撑手段建立天地一体、上下协同、信息共享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显得尤为重要。

  (一)利用卫星遥感技术建立生态环境监测网络是完善全域生态环境常态化监管的迫切需要。通过遥感和地面生态监测等手段,整合现有环保监测网络,实现对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敏感与脆弱区、湖泊湿地、草原等的生态环境状况及变化趋势开展常规监测、生态调查和动态评估,为祁连山和黑河湿地自然保护区山水林田湖草的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提供服务,有效提高对生态环境全面监管的科学化和精准化水平,从而实现对全域生态环境常态化的监管目标。

  (二)利用卫星遥感技术建立生态环境监测网络是全市生态环境科学管理与风险预警和防控的根本保障。将天基遥感监测及地面监测监控有效融合,对全市生态环境状况及变化趋势进行大尺度环境监测,借助卫星遥感对人类活动、生态破坏及环境变化形成的遥感影像热力图,实时获取生态环境遥感监测数据并进行定期比对,使生态环境监测准确反映生态环境风险,有效提升全市生态环境监测预报预警能力和保障水平。

  (三)利用卫星遥感技术建立生态环境监测网络是提高全市环境监管执法水平的有效途径。将卫星遥感和地面监测等各种监管手段有效结合,加大对重点区、敏感区、临界区的空中监管,有效延伸环境监管区域和范围,逐步实现管辖区域“全覆盖、立体化、高精度”监控。通过环境监管执法终端和业务平台的管理操作,实现信息随时上报、现场拍照上传、实时接收监察任务等功能,逐步实现环境监管执法工作管理精细化、监督常态化、处置流程化。通过卫星系统对现场执法人员进行人员定位,查看现场执法人员运动轨迹,使监测执法更加直观便捷,确保监管巡查无盲区、无死角,增强全市生态环境的综合管控能力。

  二、以“一库八网三平台” 为内容,构建生态环境一体化监测网络。

  充分发挥遥感监测大范围、快速、动态、客观等技术特点,推动环境监测由点上向面上发展、由静态向动态发展、由平面向立体发展。

  (一)建立“一库”,打造生态环境数据平台。对全市各生态功能区进行不同尺度的生态状况监测与分析评估,构建包括祁连山和黑河湿地自然保护区实时监测数据、遥感数据、基础地理数据、生态环境专题数据、地面调查数据多源数据综合汇交的生态环境保护大数据库,建成全市生态环境基础数据体系,打造基础性、综合性、功能性于一体的生态环境大数据平台。

  (二)建设“八网”,构建生态环境监测网络。通过甘肃数据与应用中心,整合相关地面观测台(站),构建天地一体化的监测网络。一是整合7个省级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站和2个国家级自动监测站数据以及12个重点网格区域扬尘污染监测微站点,建立覆盖全市县级以上城市的空气环境质量监测数据网络;二是整合正在建设的国家地表水水质自动监测站以及饮用水源地监测数据,在城市河段、重要湖库、跨界河流出入界处增设地表水监测断面,建立水环境质量监测数据网络,逐步实现全市重要水功能区监测全覆盖;三是在污染行业企业、固废集中处理场地、采矿区、历史污染区域、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保护区、主要果蔬菜种植基地和规模化畜禽养殖基地及周边等风险区域增设监测点位,建立土壤环境质量监测数据网络;四是整合逐步建成的全市县级以上城市区域声环境、声功能区、道路交通声环境监测数据,建立声环境质量监测数据网络;五是整合市级机动车尾气监管平台数据和辖区内机动车环检机构监测数据,建立机动车尾气监管数据网络;六是整合逐步建立的辐射环境自动监测站,采集环境地表γ辐射剂量率监测数据,建立辐射环境监测数据网络;七是通过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平台监督重点排污单位实时传输在线监测数据,建立重点排污单位污染源监测数据网络;八是通过建设无线传感器网络系统,实现对城市重点区域及人类活动密集区的适时监控,建立城市重点区域监控数据网络。

  (三)建立“三平台”,提升生态环境监管效能。针对祁连山和黑河湿地自然保护区雪线上升、草原退化、湖泊变化、沙漠化、生物多样性等问题,建立“三大平台”,不断增强全市生态环境监测、评估和预警能力,大力提高对生态环境监管的科学化、精准化水平。一是建立祁连山和黑河湿地生态环境本底评估与动态监测平台,以卫星遥感、地面生态定位监测为主,无人机和现场监测为辅,开展祁连山和黑河湿地生态环境动态监测与评估,对人类干扰、生态破坏等活动进行监测、评估与预警,及时为与国土、林业、水利、农业等部门提供工作数据并实现信息共享;二是建立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修复项目监控平台,通过地面遥感和高分卫星监测,加强对祁连山区域山上山下、地上地下、水域林区及黑河流域的整体监控,为推进祁连山和黑河湿地系统保护、系统修复和综合治理提供数据支撑和项目绩效评估,切实推进土壤修复整治、矿山环境治理和流域水环境保护治理工作有序进行,确保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项目发挥应有效应。三是建立智慧环保平台,通过手机APP集成环保动态、对外宣传、内部办公、移动执法、现场监测等功能,提升现场执法人员的执法能力和执法效能,提高区域环境监测预警、监察执法以及多部门业务协同管理水平,初步构建“日常管理—监督举报—问题受理—限时办结—自动反馈”的环境执法机制。

  三、以实现生态环境全覆盖监管为目标,提高全市生态环境科学管理水平。

  通过建立健全天地一体、上下协同、信息共享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对全市生态环境的发展趋势和潜在风险进行全面准确的判断,不仅实现了对全市环境质量、重点污染源、生态环境状况监测全覆盖,同时也实现了对全市生态环境科学管理、风险预警和防控。项目建设主要取得了六个方面的成效:一是实现自然保护区常态化监管,环境风险得到有效管控。每月对祁连山及黑河湿地自然保护区进行遥感监测,对两个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质量及变化趋势、污染源排放状况及潜在环境风险常态化监控,达到了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完成整治的目的。二是生态环境监测数据实现有效集成,监管决策更加科学。通过对大气、水、土壤等生态环境关键性指标开展全天候监测,实现了生态环境主要监测指标数据的有效集成,为污染防治提供详实的数据。三是重点企业监控数据实现在线传输,监管责任更加明确。督促重点排污单位通过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平台实时传输污染源在线监测数据,履行污染物排放自行监测及信息公开法定责任,强化了企业污染防治的主体责任。四是环境监管执法实现智慧化,监管效能明显提升。全面推行“三化两分一强化”环境监管执法模式,配备移动执法终端,实现现场调查违法证据拍照录像和实时传输,做到市级环境监管执法巡查、稽查和县级环境监管现场执法检查两个全覆盖,全面提高环境执法效能,有效解决了环保执法面大量广和环保执法人员少的问题。五是环境质量监测数据实现实时预报预警,监管时效更加及时。通过对重要生态功能区人类干扰、生态破坏等活动适时监测、评估与预警,对出现的环境问题及时预警,对突出环境问题及时整治,有效化解生态环境风险,防范污染事件的发生。六是各部门实现生态环境监测数据互通共享,监管内容更加多元。通过对祁连山和黑河流域环境质量、生态状况、森林覆盖、草原植被、气象防雷、水利资源、水土流失、地理信息、农田灌溉等遥感数据的有效集成,为国土、林业、水利、农业、环保等部门提供长期的网络数据共享服务。

  “一库八网三平台”的建立,是卫星遥感技术与互联网技术相结合的产物,是我们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善于运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化手段开展工作的部署要求,深刻把握卫星遥感技术应用规律和互联网发展趋势,开展数字环保、智慧环保建设的生动实践。张掖市在卫星遥感技术构建生态环境监管上的做法得到了国家部委、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的充分肯定。5月30日,省政府在张掖召开全省生态环境监管机制改革工作现场推进会,明确以张掖市“一库八网三平台”生态环境监测项目为样板,在全省推广建设统一的生态环境监测监管平台,切实提升全省生态环境监管水平。

  各位领导,此次全国环境互联网会议的召开,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交流平台,对于我们了解生态环境领域的前沿科技和最新成果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我们学习先进地区的经验做法,有利于我们进一步提高生态环境保护综合决策水平和环境监管效率。在此,衷心感谢此次会议的主办方中国环境报社和贵州省环境保护厅。

  张掖“居中四向”,地理位置优越,旅游资源富集,草原湿地、冰川雪山、丹霞奇观、大漠戈壁等多种地形地貌交错其间,丝路文化、民族文化、宗教文化、长城文化等多元文化交汇贯通。盛夏时节的张掖景色怡人,气候适宜,欢迎各位朋友到张掖做客、指导工作。

  以上是我的交流发言,如有不妥之处,请各位领导批评指正。


编辑:宋阳